乐清市物流行业协会

乐清市物流行业协会

0577-62769886
 
首页>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

地产商转投物流园:醉翁之意不在酒

2010-06-07902人浏览

  2009年,物流业成功挤掉房地产业,搭上了十大振兴产业规划的末班车。然而,这次“偶然”的出局,并没有将房地产业的气焰真正打压下去。
    2010年,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一些原本擅长于住宅和商业开发的房地产商,转投物流地产领域。一座座由地产商主导的物流园区,相继进入规划建设期。
    物流业受到关注,“物流园区热”兴起,自然值得业内外高兴。但近年来,地产商多以物流为名进行商业项目和住宅项目开发,致使物流园区“本末倒置”或“空有其名”,业内人士不由得开始担心——这种近于投机的行为,是否会愈演愈烈呢?
● 富力“豪赌”
    今年3月30日,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货站隔邻的富力空港物流园公用型保税仓、出口监管仓正式挂牌,项目占地面积超过2200多亩,总规划仓储面积100万平方米,富力地产为此计划投资额高达30亿元,这被人比作是“豪赌”。
    富力高层公开表示,物流产业将是集团多元化拓展地产业务的一个方向,并宣称“下一步我们将在政府支持下申请综合保税区。争取在工业地产方面做到更高的层次。”据了解,去年10月,国内大型货仓式连锁超市好又多物流配送中心已落户富力空港物流园,目前******的租赁方是中国烟草。
    物流产业潜力巨大,被认为是包括富力在内的地产商投资物流园的重要因素。知名房地产服务及投资公司仲量联行在日前报告中指出,由于整体经济形势向好,市场的复苏加快,零售商对珠三角物流园的租务需求明显活跃,未来地产开发商投资物流园将成趋势。
    点评:从目前情况看来,许多开发商看重的是物流园区投资回报相对稳定,风险偏小。同时,他们也应清楚地意识到,物流园、产业园等建设周期往往长达4~5年,投资回报周期则会更长。更善于与政府沟通和项目管理的住宅开发商,大多缺乏物流园的操作经验,必须对相关的产业有深入了解。目前相较主营业务,富力的物流业务只是起步阶段,其赖以生存的规模化及稳定租金等利润来源无法保障,30亿元投资后面,也潜藏着许多风险。
● 引发猜想
    就在一些人为富力地产的“豪赌”能否得到相应回报而忧心的时候,富力方面却是信心满满。富力相信,在广州市谋求亚洲现代物流中心的大背景之下,自己将会获得一些政策上的扶持位置优越。在地理位置和仓库租金方面,富力空港物流园也占有优势。
    来自富力的“乐观”情绪,则被一些人解读为可进可退状态下的自然反应。因为一般地产商往往通过拿工业用地为名,再做相应的配套设施,占地后转型做商业地产。实际上,“他们已经为自己留好了后路”。
    难道富力地产声势浩大的投资于空港物流园,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外界的质疑,并不无道理。有人发现,在富力的金港城工业园区中,只有一个占地27.36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其余计划开发的都是商业或住宅产品,其中住宅楼的占地面积约为50多万平方米,办公楼的面积则为31.92万平方米,在工业园里,工业产品的比例反而是最低的。
    点评:在未知的风险面前,富力真的能心无旁骛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大型物流园区,不可避免要进行配套住宅和生活区的建设,物流地产的核心,在一些地产投资者眼里,就在于以物流的概念从政府那里拿到价格低廉的土地,并以发展物流配套建设而进行包括住宅在内的综合开发,这种持久获利的方式才是地产商们最看重的。30亿元“豪赌”,并没有使人们坚信其投身物流的决心,反而引发了更多猜测。
● 前车之鉴
    地产商投资物流园,之所以受到质疑,这与之前许多“走偏”的案例有关。如现在的“北京物流港”,似乎只是某商业楼盘所在地,物流区位于何处?则很少有人清楚。实际上,早在多年前,在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后,北京物流港规划就已作出修改,占总面积三分之一的物流部分被迁往了北京六环之外。
    2002年底,由京泰集团、香港嘉里集团、华远地产、SOHO中国等共同合作的重大项目落户北京东南四环。这一被称为“北京物流港”的大工程,凭借110亿元的总投资和“中国******物流基地”的光环,立时引起广泛关注。
    然而,现在回头再看,京城商业、物流业、地产业四大知名品牌的合作,更像是一次“合谋”。按计划,京泰集团与SOHO中国合资,嘉里集团与华远地产合资组建两个公司分别负责一半地块的规划设计与开发。但在其住宅开发项目率先启动后,物流项目却迟迟不见动作。反倒是一年后,有关部门做出了物流外迁的决定,理由是物流港建成后将有大量载重卡车24小时往来,这将会加重京津塘高速路的负担,进而影响亦庄和东南区域居民的生活。
    至此,一座剔除了物流部分的“物流港”进入红红火火的建设期。
    点评:以“物流”为名进行商业和住宅项目开发,这似乎已经成为房地产商惯用的手段之一。例如,2005年以来先后拿下一系列物流地产概念性地块的地产大亨珠江集团,在区位选择上,实际早已为未来的商业开发做好了准备。
    只是,像北京物流港这样,在开工建设一年之后,以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理由,将原定规划修改,进而将物流部分全部外迁的情况,却并不多见。也许,我们并不能怪有关部门之前考虑不周、规划失误或是反应过于迟钝;只能抱怨说,那些早就想将大块土地挪做他用的有关各方,显得过于 “急迫”了。但愿现在正争相涌入物流园区的地产大佬们,以此为戒,在投资建设时能够更多些诚意。

责编:蒯文华